English

《生死抉择》引发现实主义创作热情

2000-09-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利 苏丽萍 我有话说

表现反腐倡廉题材的彩色故事影片《生死抉择》是近日文学艺术圈内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文艺工作者不但对影片的思想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更对影片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交口称赞,他们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努力传达广大人民的心声,抒写出时代精神的新的篇章。

“文以载道”的传统不能丢

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高度赞扬了《生死抉择》带给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上的震撼。他说,有人把讴歌时代与揭露问题割裂开来,“上面”和“下面”看的作品人为地对立起来,这是没有依据的,《生死抉择》受到的普遍赞扬就是例证,它说明艺术的思想性不但不能淡化还要更深刻、更尖锐。文学评论家缪俊杰是在上海和普通观众一起观看影片《生死抉择》的。他说,看片时,观众热烈的情绪互相感染,有鼓掌的,有叫好的,这是在电影院里看一般的娱乐电影所没有的景象,这说明影片主诉的思想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事实证明,电影不是不能承载思想,不是只有戏说。

“文艺是娱乐大众的”,这个观点勿庸置疑。然而今天的文艺创作,在强调娱乐性的同时是否有所忽视艺术的教化功能,走入另一个极端的倾向呢?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黄军认为,《生死抉择》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敢于继承“文以载道”的传统,这个传统曾使文艺成为时代的号角,鼓舞人民奋勇前进。但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裹挟,这个传统被淡化了。今天,电影《生死抉择》重新让艺术的这一功效得以放大,应该说是艺术精神的胜利。它体现了艺术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这一点看,它不是一部普通的艺术电影,它承载着人们对现实的厚重思索。

时尚观念不能没有现实根基

近期,某些新生代导演的作品被圈里圈外议论纷纷,很多观众对新生代特有的新潮、时尚的表达方式难以理解、接受,于是引发了关于传统电影向何处去的种种讨论。同样被列为新生代代表人物的路学长、金琛等又会如何看待像《生死抉择》这样近距离表现现实生活的电影呢?路学长认为:新潮、时尚当然不是晦涩、难懂的同义词,它们同样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的根基。他说,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受到较多西方电影思潮的影响,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故意制造一些“天马行空”的作业。可是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尤其是电影实践经验的丰富,越来越发现过分追求新潮、时尚这些形式化的东西,不能打动观众,当然也就没有市场可言。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最近正在准备着手创作反映家庭生活问题的电影。比路学长更年轻的金琛对《生死抉择》这样的片子的社会意义也予以充分的肯定。他说,电影不是私人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玩电影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他骄傲地说,自从自己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网络时代的爱情》获奖之后,自己更坚定了走这条道路的决心,刚刚完成的《菊花茶》又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比起新生代导演,以拍摄“主旋律”电影闻名影坛的何群导演思考更多。他说,现在人们对“新潮、时尚”等观念也有误解,所以才会出现标榜时尚,扭捏造作的作品,在这样的作品里南方人北方人全说港台调儿,演员表演只注意外在造型而忽视对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他分析说,现在有些现实主义作品也是只学到了一点皮毛,把现实里的所谓先锋观念拿来大做文章,而不把一个立体的有歌颂也有批判的现实主义作品呈现给观众,《生死抉择》在这方面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你选择人民,人民就会选择你

电影《生死抉择》中有一句台词被许多艺术家牢牢记下了,那就是“你选择了人民,人民就会选择你”。新上任的中国评剧院院长凌金玉说,创作反映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剧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搞好就会大受欢迎,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先后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都好评如潮,现在又要被我们搬上评剧舞台了。张大民为何这样有人缘呢?其实这很简单,因为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我们敢于把张大民再次搬上舞台,就是认定了这一点:你选择人民,选择和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来展现,人民就会选择你,你就会拥有市场和票房。

戏剧评论家康式昭认为,《生死抉择》之所以受到群众好评就是因为她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他说,当前的戏剧尤其是话剧作品,反映现实的剧作很少,有的剧作家认为现实剧作创作禁区较多,其实这种顾虑没有必要,只要创作者心中装着人民而不是装着条条框框就能得到认同。他举例说,近年来取得成功的几部话剧作品都是关注现实题材的,如《厄尔尼诺报告》、《炮震》、《洗礼》等。但是这样的创作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如有的话剧团体,包括一些以前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为主的剧院团近年来也很少演出反映现实的剧作,一些探索性的戏剧往往走向自我封闭,把自己与观众隔开,脱离百姓,孤芳自赏,把戏剧看作是张扬个人主义、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剧作缺乏时代感,不讲奉献,宣扬享乐主义,是非观、美丑观和价值观混乱,这样下去只会损害戏剧事业。也可以说,目前戏剧不景气,与戏剧脱离群众大有关系。

表演艺术家李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十分激动,他说,现在一看到清朝的大辫子在电视里打来打去就想换台,这样的戏他自己也拒绝出演。他说,能留下来的东西还是观照现实、观照时代精神的力作。像前一阵播出的《走过柳源》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好作品,现在《生死抉择》的推出势必对推动现实主义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注现实、不回避矛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海政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周震天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张平在创作小说《抉择》时,就是顶着重重压力才得以完成的,他甚至不能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作家学习。作家要真正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人民才能欣赏和爱戴他的作品,尊重他的人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